站内搜索:
  通知公告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科研>>正文
口述史概论课:当虚拟仿真遇上真实讲述,我们拍出了《我们的口述史》
2025-07-06 20:49  

历史不仅是尘封的档案与冰冷的文字,更是鲜活的个体记忆与时代脉搏。本学期,在张静老师的带领下,历史与文化学院口述史概论课程进行了一次令人瞩目的创新实践,成功将理论教学、前沿技术探索与深度社会实践完美融合,全班同学分成十二个小组,针对不同主题制作了他们自己的口述史访谈。而在课程走向尾声时,本课师生共同凝结出一部属于我们历史与文化学院全体师生的珍贵纪录片——《我们的口述史》。


打破边界:理论学习与实践共舞

本次课程创新并非偶然,它基于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结合了张静老师的教改项目——虚拟仿真在高校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微格实训中的应用研究,将教育教学实践与课程紧密结合,课程大胆突破传统课堂模式,引入历史教学实践环节,旨在提升历史学师范生的核心素养与实践能力。在理论学习基础上,课程重点引导学生“走出去”、“俯下身”,进行真实的口述访谈实践。同学们不再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化身为历史的采集者与记录者。

深入社会:小组协作挖掘多元记忆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红妆今世:汉婚传承者的口述记忆》、《荣军记忆·荒原薪火》《美石孕文化》《疫情记忆》《1949-2025年日常服饰的变迁》《泰山事变》《游履留痕:本地人口述中的避暑山庄印象与文化共鸣》《舌尖上的牡师印记:肉灌饼口述史实录》《口述梧州》《口述史调研报告:时光里的校园烟火气-牡丹江师范学院周边商圈变迁纪事》《外语系变迁》《大学校园生活与身份转变》这些丰富多样的主题,深入社区、校园、家庭,寻找访谈对象,精心设计访谈提纲,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深度访谈。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历史研究方法、沟通协作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历史在人民群众中”的真谛。

在这次口述史概论课程中,张静老师将前沿的“虚拟仿真+微格实训”研究理念切实应用于本科教学,为培养同学们的师范生技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场景。将课堂延伸至更为广阔的社会中,让同学们在“访谈”中深刻体验口述史的意义和魅力,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学们在采访过程中也沉浸了解了历史的温度与细节。

凝结成果:《我们的口述史》正式诞生

历经一节课时的访谈音频、视频资料,最终汇聚成一份沉甸甸的集体成果《我们的口述史》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不仅记录了历史与文化学院历史学同学们对于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口述史概论想说的话,更承载着独属他们的经历与时代记忆,更真实呈现了同学们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探索、困惑、感动与成长。它成为了一部鲜活的校园记忆档案,更是我院历史学专业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的一次生动展示。它是我们学院的历史学子以最真诚的声音,为母校写下的“此刻情书”。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 版权所有  建议1024*768分辨率
联系电话:0453—6511211 电子邮件: ascmdj@126.com 邮编:15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