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通知公告
   
院内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院内要闻>>正文
历史与文化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牡丹江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总结现场会
2025-11-03 21:41  

为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10月31日上午8点30分,在庞丽娟老师和张静老师的带领下,历史与文化学院全体研究生前往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勤工楼一楼,参加了“牡丹江市普通高中历史学科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总结现场会”。本次活动通过展示课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近距离观摩教学实践、汲取一线经验的宝贵平台。

展示课环节首先由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张悦老师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张老师以严谨的教学逻辑和清晰的知识脉络,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与社会转型过程,注重通过关键史实与时代背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与制度理解能力。她通过精炼的语言与恰当的材料组织,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掌控力。

随后,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庄琳老师以《歌声壮军魂 战曲励山河》为主题,呈现了一节富有感染力的活动课。庄老师围绕抗战时期的经典歌曲,挖掘音乐背后的历史情境与精神内涵,通过音视频资料的巧妙融入,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引导学生从艺术视角感受抗战历史的壮烈与民族精神的凝聚,体现了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有机统一。

海林市柴河高级中学关雪老师则展示了《从“微小印记”看宏大抗战:家国情怀的细节传承》一课。关老师以抗战时期的个人物品、家书日记等微观史料为切入点,通过细节叙事还原宏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从“小历史”中理解“大时代”,强调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她的教学设计视角独特、情感细腻,展现出深厚的课程开发与内容整合能力。

讲座环节首先由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王丽老师主讲《青年教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历史课》。王老师结合自身从教经验,从备课、授课到反思全过程,系统阐述了青年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与课堂实施策略。她强调,一节好课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准确传递,更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心理,通过问题引导、情境创设和互动设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牡丹江市第五高级中学王文祺老师以《精耕与升华: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为题展开分享。王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衔接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深入剖析了教学设计中需把握的关键要素。她指出,教学设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并通过典型案例展示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可操作、有深度的课堂实践。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王明凤老师则就《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活动课的设计》进行专题讲解。王老师从活动课的类型、主题确定、流程设计到评价方式,系统梳理了活动课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她结合具体课例,强调活动课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探究任务、角色扮演、史料辨析等多种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历史思维品质。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现场会理论与实践并重,观摩与反思结合,不仅加深了对高中历史教学实际的理解,也强化了自身从事历史教育工作的信心与使命感。

高鹏同学感慨道:“张悦老师对教材内容的精准把握和庄琳老师极具感染力的情境创设,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堂好课的标准。特别是关雪老师从微观史料切入宏大主题的设计,为我将来进行课程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让我明白历史是有温度、可触摸的。”

孙源同学表示:“几位老师的讲座解开了我许多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王丽老师关于课堂组织的分享非常接地气,王文祺老师对教学环节‘精耕与升华’的剖析极具启发性,而王明凤老师关于活动课设计的讲解则拓宽了我的教学思路。这让我认识到,未来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设计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杨珍妮同学谈道:“这次活动让我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跨越。亲眼目睹一线青年教师如何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生动的课堂,让我对‘教师’这个角色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和更强烈的向往。我渴望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站上讲台,传递历史的智慧与力量。”

大家希望今后能继续参与此类教研活动,在不断学习中提升专业素养,在实践探索中锻造教学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一审|金枚

二审|史孝文

三审|王立国

撰稿|王娉娉

排版|杨薇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 版权所有  建议1024*768分辨率
联系电话:0453—6511211 电子邮件: ascmdj@126.com 邮编:15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