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7日上午,初中历史研修班的学员们来到了牡丹江市实验中学,感受多彩校园文化,观摩优质示范课。

初到校园,首先由杜晗老师带领大家感受牡丹江市实验中学独特的校园文化。杜老师向大家介绍学校的浮雕石像、教师誓词、学生誓词、党员先锋榜等,参观学校的博雅书屋、航模室,教学楼走廊里设置的“平语近人”、“习总书记金句经典语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等模块随处可见。
参观完校园后,学员们来到电子信息教师共同观摩优质示范课。
第一堂课,李晓翔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李老师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导入新课,同学们齐声朗诵,课堂氛围高涨。通过引导学生四读教材,将本课繁杂的内容梳理成四个模块讲授,分别是:“剑”指东南——台湾、因俗而治——西藏、挥“师”西北——新疆、战和“两”顾——东北。整节课贯穿着“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思想,每个模块都带领学生用史实勾画时间轴,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接下来,学员们观摩了学生们的大课间操。伴着激昂向上的歌声,同学们变换着活泼的舞步,安静的操场瞬间变得朝气蓬勃、活力四射。跳操结束,学生们有序进行跑操,丰富多彩的课间操不仅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得到短暂的放松,还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魄。
第二堂课,黄海波老师执教初三专题复习课《俄国崛起之路》。黄老师的“大国崛起系列”课堂,本节讲俄国,将第2课《俄国的改革》、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6课《冷战》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这6课内容进行整合讲解。通过情景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评价四个环节层层推进。最有创意的当属分享评价环节,黄老师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俄国崛起的过程,并按小组将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六个小组各有特色,创意满满。
两堂课结束后,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自评,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李晓翔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牡丹江市实验中学独特的教学模式——“三学五环”,“三学”指“乐学”“学会”“会学”,“五环”指进行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达标检测和拓展延伸五个环节。针对本节课小框题比较多的情况,严格遵循“三学五环”进行设计和教学,有利于提高效率,迅速设计出一堂课。虽然本节课四个环节的模式相同,但是有利于初一学生迅速建立起对历史的学习方法的认同。另外,李晓翔老师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应注重培养初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有了初读教材-了解本课基本内容、细读教材-关键词学习法、三读教材-再认思考、四读教材-构建整体框架的设计,四读教材,层层拔高。李老师认为建立学生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很关键,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建立历史学科思维模式。

黄海波老师同样贯彻本校的“三学五环”教学模式,并且指出初三课堂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深度,需要确立课堂立意,本堂课的立意便是为中国的建设汲取经验教训。除此之外,黄老师关注到了学生升到高中时历史课难度的变化,认为针对初三学生应该增加难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因此本堂课在内容上通过时间轴、史料、历史地图等多种方式呈现。
庞丽娟老师代表所有学员对两位老师表示了感谢,同时进行总结,指出两位老师的课不仅突出本校特色,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讲述完课本上丰富的知识,这不仅是难点,也是当前历史教学中的的热点话题,其解决方法有很多,比如找到一节课的主题和立意,围绕主题和立意进行删减和调整,或者将一节课的知识创建成时间轴或事件轴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以此来提高效率,这对初中此问题的解决有着借鉴意义。此外,庞老师由今天的课堂想到了初高中衔接的问题,指出应该多从初中阶段出发考虑,综合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真分析学情,从而找到解决方法。
最后,庞丽娟老师谈到两堂课的亮点。李晓翔老师的课堂每个环节都是带着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并且教给学生很多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应该从什么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好的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而黄海波老师的亮点在分享评价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挖掘学生探究的潜力。另外,庞老师对今天的两位老师提出建议,希望老师在概念和细节上更加严谨,鼓励两位老师不断出去学习和交流。
通过上午的观摩学习,学员们不仅感受到了牡丹江市实验中学校园的文化、学生的朝气,而且学习到了教师的特色教学模式,更加深了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思考,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技能,为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