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双论证,就如何完成双论证指标进行目标分解和提出主要的解决方案。历史与文化学院于2021年5月19日下午15:30分在文科楼602举行“双论证”主题会议。此次会议由副院长臧国铭主持,历史与文化学院各系老师出席此次会议,共同商榷相关问题。
首先,臧老师提出由文管专业、历史专业、地理专业分别出一位代表老师进行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论证报告总结,其中,各个专业汇报方面都主要分为区域人才需求预测、人才培养情况分析、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认证、专业结构优化论证调整、保障措施五部分。

文管专业由臧国铭老师进行汇报总结。从十二五开始,文化产业逐渐步入大众视线,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产业管理的重要性,且相关人才市场空缺。臧老师建议招生人数60人左右。在本师范学院由于文管专业不属于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签约、考研率等并不理想。对于此专业在本校开设较早,有较厚的过往经验,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但任课教师短缺。臧老师又提出该专业毕业生可以有影视传媒,文化经济两个主要方向。为了解决专业结构优化相关问题,臧老师认为要实现跨专业联合,相关相应专业形成联系;与旅游管理专业合并,成立文化旅游学院有效实现资源共享等。在历史与文化学院也要利用历史积淀优势,融合到自身补齐短板。保障措施板块,臧老师指出:教师资源要等到补充、实习实践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等等。

历史专业由郑云波老师进行汇报总结。首先对于区域人才我们定位于培养从事历史教学研究或管理的中学历史教师。因为近年来新高考改革和其它因素,所以历史教师需求量变大。关于未来招生,计划招生期望在60人左右以及在校生总人数为240人左右。就业率、考研率等总体来说比较乐观。郑老师提出根据专业需求进行专业特色培养,为此需要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补全教师断层、开发特色资源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评价机制等。保障措施主要分布为经费、设施、资源等三方面,构成学校学院专业三位一体的模式,完善不足短板。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调整教师结构;开设提升微课教育,微格教学;教育资源纸质图书做到学生普及,人手一套。
地理专业由关健飞老师进行汇报总结。首先,由于教育新高考改革地理老师的需求增加,所以主要目标为培养地理教师,可能对其他专业也有些输出。对于人才输出,包含了地理教师、地理相关科研人员、相关企事业单位。强化学校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能力、积极推进师范认证工作。关老师对于专业招生人数建议稳定在70人左右,在校生每年维持在280人左右。并且要提升师资力量扩大教师人数,开设相关课程。对于教学教育资源等相关问题,历史专业与地理专业相类似,亟待统一解决。

在各位老师进行汇报时,臧老师指出了一些问题,其他老师也踊跃参与讨论。问题讨论包括对本专业历史有一定了解、报告与事实要相符合、明确基础教学需求,等等。

最后,由院长卢伟进行总结。呼吁老师积极参与“双论证”,投身到工作中,勇于挑起自身责任,积极建设牡丹江师范学院。相信能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迎来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