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化学院是在原历史系的基础上于2011年11月组建,现现有历史学(师范类)、地理科学(师范类)和文化产业管理3个本科专业,涵盖历史学、理学和管理学3大学科门类。学院充分发挥专业资源融合优势,在渤海国历史文化、牡丹江流域文明、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与实践,设立了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院,建成了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地矿标本馆、地型地貌馆、地理科学综合实验室、微格教室等馆室,其中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是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是黑龙江省科普基地。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现有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5人、副教授15人,讲师16人,助教5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教师队伍年龄、学历、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
历史与文化学院渤海国历史文化研究是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北方民族语言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历史与文化学院获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3项,其他省级项目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核心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20余部,获省厅级以上奖励20余项,举办大型学术会议5次。历史与文化学院建有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科研团队2个。
历史与文化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师范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历史学专业强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教学与实践,强化从师技能训练,夯实学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能力,截止目前,该专业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200多人,有280余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的研究生;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采取“本科文凭+行业资格证书+就业岗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设置了影视传媒与文化经纪两个方向,注重文化产业的经营与管理理念培养,强化学生从事文化产业管理实践能力训练,突出地方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特色,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办学之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理科学专业依托镜泊湖特色地理环境,注重地理信息系统实操训练。近年来,历史与文化学院学生共获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省部级以上奖项80多项。
本着“博古通今,察远照近”的院训精神,历史与文化学院在从师素质培养、校企对接、产教融合上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